前一段時間,有幾本涉及隱私的書賣得非常好,洛陽紙貴,閱者無數(shù)。六年以前,一部好來塢名為《偷窺》的電影,也是風靡全球,獲得了創(chuàng)紀錄的房票收入,影片的內(nèi)容也涉及到隱私。隱私的賣點如此之好,其原因也許比隱私本身更加精彩有趣。
《偷窺》敘述了一個偷窺者的故事:他叫洛紀,男性,年齡大約在二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是一幢供出租用的柱形大廈的主人。他花費巨資秘密地在大廈的每一套房間的客廳、臥室甚至廁所內(nèi)安裝了攝影機鏡頭,他則坐在自己的房間里,面對著數(shù)十個電視機的熒光屏,將任何一個家庭所發(fā)生的任何事件盡收眼底。
這是一幅典型的心理變態(tài)者的形象。但我們?nèi)绻f偷窺是洛紀一個人特有的愛好,那實在是冤枉他了。影片里有兩個情節(jié)可以證明,偷窺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愛好或者說需求。一是在女主人公嘉麗的房間里,一位看上去不象喜歡偷看他人隱私的淑女,用望遠鏡看見另一幢樓房里一對夫妻的“寫實”鏡頭時,竟然高興得大聲驚叫起來,其他人也是蜂涌而上,搶著去看這精彩的一幕,生怕錯過了機會;雖然有人在此時高喊這樣做是變態(tài)的,但在當時的情形下,他是如此地不合時宜,倒反而顯得不正常了。
正常和不正常往往就是這樣轉(zhuǎn)換的。二是當嘉麗象洛紀一樣坐在數(shù)十個熒光屏前目睹蕓蕓眾生的家庭生活時,她的表情變化無常,時而憂傷,時而喜悅,時而憤怒,但是有一點沒有變化,就是她自始至終都很投入。這無可爭辯地證明,她也“好這一口?!?/span>
但畢竟洛紀是變態(tài)的,我們可以戲稱其為“職業(yè)偷窺者”,因為他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偷窺上,遠遠多于像嘉麗這樣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偷窺的“業(yè)余選手”。
能偷窺到的內(nèi)容是決定偷窺者動機強弱的關鍵因素。
如果偷看到的全是吃飯聊天、洗臉刷牙之類的瑣事,那偷窺的愿望就會大打折扣了。只有在能偷看到那些每個人都會做、但沒有一個人會在別人面前做甚至在別人面前談都不會談的情節(jié)時,偷窺者才會樂此不疲,如影片中的夫妻性生活、年輕女人自慰、繼父調(diào)戲繼女等等。
偷窺的內(nèi)容往往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據(jù)說在文革期間,大家的生活都很清貧,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有好一點的東西吃,所以一些無事可做的老太太們就常常把她們的偷窺的鏡頭聚焦在左鄰右舍的爐灶和餐桌之上。在有所發(fā)現(xiàn)時,她們也會或小聲或大聲地互相轉(zhuǎn)告:“李家屋里又在煨湯”,或者“張家屋里又在燒雞”(這些話用黃陂方言念,更是別有一番風味),語氣中混有艷羨、嫉妒、驚奇甚至仇恨等多種情感,仿佛要將這些情感作為作料加到湯或雞中,以便為不那么有名的湖北菜系增加幾道比豆皮更有名的地方名吃。
好在這一切已經(jīng)是往事了,現(xiàn)在你只要不把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擺上餐桌,沒有人會對你吃什么感興趣。
但人對性的內(nèi)容的偷窺興趣,卻從來沒有減弱過。從人的需要的階梯形結(jié)構(gòu)圖看,對性的需要位于低層,在此之上依次為安全、歸屬感與相愛、尊重的需要,高層為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一般而言,越是底層的需要越接近動物性的需求。也就是說,人對性的需求是由人的生理結(jié)構(gòu)決定的,是造物主在我們的身體里安裝了指向性的發(fā)動機。
千萬年來,這臺發(fā)動機的馬力從來沒有下降過。這當然是人類能夠繁衍至今的直接的原因。但是性不僅僅是生理結(jié)構(gòu)決定的,人類在性的問題上打印下的時代和文化的烙印,比在其它任何事物上都鮮明深刻得多。
幾百年以前,居于深閨的女子的臉蛋是不可以讓外人看見的,這就自然而然地使臉也成了偷窺者的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讓偷窺者真正感興趣的內(nèi)容,就象女性在夏天穿的衣服一樣,越來越少了。在比基尼島上的蘑菇云升起后不久,偷窺者的興趣就集中在三個點上了。如此下去,不知道偷窺作為一門“職業(yè)”會不會消失。
偷窺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產(chǎn)生一些積極的社會效果。影片中那位調(diào)戲未成年繼女的男人,就是因為洛紀的揭露而停止了他的罪惡。洛紀因此洋洋得意地說,“應該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家庭都裝上攝影機鏡頭”,以便減少暴力和犯罪。
但是,不論偷窺有多么廣泛的人性基礎,也不論它能產(chǎn)生多少積極的社會效果,洛紀式的偷窺都是不可以接受的。在影片的后面嘉麗用手槍將所有的熒光屏都打碎,在偷窺和保留隱私之間,她果斷地選擇了后者。
洛紀之所以成為那樣的病態(tài)偷窺者,原因在他的母親身上。他母親是一個肥皂劇演員,長期在外演出,很少有時間陪他。后來他愛上的兩個女人,在外表上都很象他的母親,這是他潛意識里想尋回童年期缺少母愛的表現(xiàn)。洛紀說,他偷窺到的內(nèi)容,是世界上好的、真實的肥皂劇,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應了他對母親的關注。這些情節(jié)說明,該片的編劇和導演受弗洛依德的經(jīng)典精神分析理論的影響很深。
我們也可以從安全感的角度來理解偷窺癖的成因。一般說來,偷窺者處于主動的、安全的位置上,而被偷窺者則處于被動的、不安全的位置上。安全需求是僅次于性的強大的力量,缺少它的人會不顧一切地想得到它。洛紀獲得安全感的手段就是偷窺。面對在那幢大樓的所有男人、女人和孩子,他都可以在心里充滿安全感地說:我知道你們的一切,而你們對我卻一無所知;我可以在任何時候利用這一點,來達到我想達到的任何目的;你們都是我鏡頭下的臣民。
現(xiàn)代精神分析理論會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偷窺癖的成因。該理論認為,任何人一出生,就與這個世界建立了一種主體——客體關系,他面對的一個客體,就是母親和母親的乳房。如果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過早地與客體分開,那在他成年以后,就會下意識地、強迫性地尋找那個在幼年失去了的客體。
對大多數(shù)這樣的人來說,尋找客體的方式會被限定在社會允許的范圍內(nèi),比如他們也許會全力地追求金錢、地位、權力等等來替代童年喪失的客體。但對洛紀來說,這些遠遠滿足不了他的需求,他要在超越社會規(guī)則的情形下,同時面對數(shù)十個投射了他人家庭生活各個方面的熒光屏,以無比精密、無比實在的方式與此時此刻的客體發(fā)生關聯(lián)時,他才有重新?lián)碛型陼r期的客體的感覺。
人性的確是太復雜了。心理變態(tài)的種類多不勝數(shù),而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存在著所有這些變態(tài)的種子,一遇適當?shù)臈l件就可能發(fā)芽生長。或者換句話說,沒有任何心理問題是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獨有的。理解這一點,會使我們增加幾分對他人的同情和愛心。
分別變態(tài)與正常,重要的標準之一就是看一個人的行為符不符合他所處的時代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我們寄希望于這些規(guī)范象前面提到的那樣逐漸變得寬容一些,以給人性以更大的自由空間。與時同時,我們也希望人為的悲劇,會因為我們對人性的了解的增多而越來越少。